图录号/艺术家:

苏天赐 芦笛之歌

图录号:807
拍卖信息
拍品名称:
苏天赐 芦笛之歌
图录号:
807
年代:
1982年作
艺术家:
苏天赐
材质:
布面 油画
作品分类:
尺寸:
61×73cm
估价:
开通VIP查看价格
成交价:
RMB:开通VIP查看价格

HK:0
USD:0 GBP:0 EUR:0

拍卖公司:
西泠拍卖
拍卖会名称:
西泠印社二〇一八年春季拍卖会
专场名称:
现当代油画雕塑专场
拍卖时间:
7月7日至7月9日(周六至周一)
备注:
声 明:
签名:苏说明:附画家与本拍品合影。苏天赐?1922年生于广东阳江。1946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专,师从林风眠先生。曾任教于广东省立艺专、杭州国立艺专、山东大学艺术系、华东艺专、南京艺术学院。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,江苏油画研究会顾问。曾在北京、新加坡、日本等地举办画展。生命的诗意苏天赐“芦笛之歌”苏天赐毕生致力于油画教学、创作与研究,积极探索中国油画的创新之路。在青少年时期,曾跟岭南画派的老师学习中国画,酷爱石涛、八大的艺术。四十年代初进去国立艺专师从林风眠,受其影响深入研究东西方艺术的精髓与脉络,开始研究青铜器纹样和汉墓壁画、石窟佛像等等,从汉墓壁画用笔简捷飘逸中得到启发,追求一种清新自然的风格,试图从用笔和画面肌理的对比效果去描绘人物,力求达到活泼的生命之表达。他的一生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南方度过,因此他对江南的景与物以及大自然的热爱很直接的表达出来。1980年6月,江苏省美术馆、南京艺术学院共同举办“苏天赐油画展”,刘海粟为画展题词:“源于自然,胜于自然,斯为美”,这种面对大自然的激情与精神早已成为他艺术行为中的主要动力。次年4月1日,赴广西侗族地区写生,在前往写生的途中苏天赐感慨说道:“这次出来,像是躲避春天。多时困居室内,繁琐之事如囚栅,弄得心灵有点麻木了。我好像在沉睡,铁路沿线的春色,没能勾起我多大的兴致。难忘的是车过嘉兴,我又看到我当年构想“江”的竹丛,但这次在我脑子里留下的是那两间立在水田边缘的小屋,环立着一排修长的树,在镜子一样的水面上照着它们那俊秀的影,上下两排一式的苗条,吐着新发的嫩绿。它们就像无数的触须,撩得我心弦痒痒的,我苏醒了。”可见当时激动心情,正待挥洒创作,一路游历侗家、桂林、阳江等地,画作颇丰。此次出现的《芦笛之歌》、《漓江风景》正为当时所作,其中创作《芦笛之歌》的内心独白也被苏天赐记录了下来,“三月街要直接去画它,实在也没什么。可是这是一把钥匙,有了它,便可以直接进入到少数民族的世界里去了。当时熙熙攘攘,有人问我,应该去观察什么?我说:观察你感觉到的,不要去想象你将画什么。我看到很多有趣的细节有几个侗族的姑娘挑着、拿着许多东西,遇到一个卖芦笛的老头,各人脉络一只,便试吹起来,各种的憨态,妙极了。过了一个多星期,这个不易忘却的印象才使我想到要画一幅《芦笛之歌》,既有浓郁的诗情,又有很强的形式感。”画作中两位侗族姑娘吹着芦笛置于春意盎然的竹林之中,符合作者的初衷安排布置也极为有趣,人物色块与背景色块安排的疏密有至,背景删繁就简,色彩清明婉约,几朵羌黄的小花点缀,展现了空灵秀逸的意境之美。画中人物塑造运用扁平的笔触色块解构形体,肤色与黑色的衣服头发形成对比,中国画似的线条勾勒优美的手指曲线,充满了柔美的味道。背景天空的平涂灰色与竹林的翠绿色交相辉映,朦胧的色调仿佛融入了笛声之中,突出了人物主体,人物的眼神优雅静谧使画面灵动起来,翠竹伸向天空,枯涩的用笔形成一种节奏感。作品显现出苏天赐的设计人物求韵,风景求远的意图,集情凝于笔端,一泻而出,简练大气酣畅淋漓。苏天赐的油画色彩清明含蓄隐隐约约渗透着墨的韵味,正是如此他的艺术并没有停留在生活的粗浅表象和情与理的表层,他的空灵散淡的画面给人以深邃的情感震撼。在《漓江风景》中,同样诠释了桂林山水的美好,画中有诗的意境,前景的竹子运用细小的油画笔蘸有厚重的颜料向上挑,创造出如同中国画里飞白的效果,拓展了油画语言的表现,线条与色块之间虚实相生,充满生命的张力。画中的远山与倒影则适度的降低了光影之间的对比,山水相应,画面清新明净,展现出桂林山水的迷蒙与悠远的感受,这正是源于苏天赐自我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深沉体验,最终指向内心深处的激动心情抒发出来,一气呵成。苏天赐将艺术形式与艺术灵魂的对应,从眼中诗境到心中意象,再到精神与形式的同化,获得了心灵的艺术真性,在苏天赐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诗意。
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
扫描二维码
手机浏览本页
回到
顶部

客服电话: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

©2005-2018 zhuoke.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