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录号/艺术家:

林风眠 静物

图录号:803
拍卖信息
拍品名称:
林风眠 静物
图录号:
803
年代:
暂无
艺术家:
林风眠
材质:
纸本 彩墨
作品分类:
尺寸:
36×36cm
估价:
开通VIP查看价格
成交价:
RMB:开通VIP查看价格

HK:0
USD:0 GBP:0 EUR:0

拍卖公司:
西泠拍卖
拍卖会名称:
西泠印社二〇一八年春季拍卖会
专场名称:
现当代油画雕塑专场
拍卖时间:
7月7日至7月9日(周六至周一)
备注:
声 明:
签名:林风眠钤印:林风暝印林风眠?1900年生于广东梅州。1919年赴法国学习绘画,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。1925年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。1928年受蔡元培之邀任杭州国立艺术院校长,倡导中西合璧的艺术运动创作经验和理论。解放后,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。1977年定居香港继续从事艺术创作至晚年。作品曾入选法国秋季沙龙。曾在北京、法国等地举办个展,是享有国际声望及地位的中国画家之一。现代精神 东方风韵他是中国最早的高等艺术学府的校长,同时又是中国最早一批留法艺术先驱。他身兼数职,但又始终如一的进行艺术创作,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艺术家、教育家之一的他一生都在“为艺术战”,此人就是林风眠。众所周知,林风眠的静物画在他一生的作品中占有很大比重,而且在他所处的时代,用彩墨来画静物他应该是开创了先河。静物是林风眠40年代晚期至60年代最爱画的题材:大多画瓶花、盆花、玻璃器皿、杯盘、水果等。在这一些静物作品中,他探索构图、色彩、线描与色光的结合;探求水墨与水粉、东方神韵与西方形式的统一。在形式求索背后,是对美和生命活力的无穷追求。观赏这些静物,犹如面对一处宁静而灿烂的“桃源”,一片充满情和爱的光焰,一个变化着感觉、心境和情绪的内在世界。在中国艺术家中,还没有人能把静物画得如此丰富、精致,如此具有心理性。此次呈现给大家的《静物》是典型的林风眠静物题材绘画作品。该作品以黄金三角形的构图方式,画面采用大面积的黑来作为背景色,以亮白色勾勒物体,强烈的对比使得这些物体在画面上更加凸起。画中“黑”与“白”是他的一大特点。他运用黑色,就把黑画到底,浓重到底。运用白色,就把白色画得洁白如新。黑是实用墨,白色是运用水粉。传统的中国画由“计白当黑”到林风眠开创的“计黑当白”,推动了这种“黑”的运用。在这其中可以看出,林风眠绘画中的“白”,不是中国画中大家所熟的“留白”。不仅如此,他还将印象派的光引入其中,但是这种光并不是印象派所追求的客观、真实的光,而是一种“意念”光,“哪里需要哪里亮”,有时也是一种“内光”,这种光其实就是一种画家主观处理的光,此幅作品中体现在花卉、花瓶以及果盘器物中。同时在这幅作品中,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林风眠对塞尚风格的借鉴,这种学习和借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:其一,采用了多点透视。《静物》中花瓶、果盘和器皿的口与底座摒弃了传统焦点透视,画面中平视和俯视兼存。这样的处理造成了平面化的效果,使得每一个物体得以完整而不被遮挡地呈现在视线中。其二,将物体概括为简单的几何形体,抛弃了一些不必要的细节。在画面的切割上分为桌面、背景墙和窗户三个方形,蓝色的菱形桌布、圆形的水果,以及由圆锥、圆组成的各类器皿穿插其中。通过这种艺术处理,把更多的情感放在了对画面本质内容的把握和掌控上,这样一来作品所能传达出的美感是可以保留最原始的瞬间感受,使人更多的注意到画面色彩的美丽与绚烂。《花间仕女》的典范性表现在它与林氏仕女的标准相吻合:鹅蛋形脸庞,旦角式的眉与鼻梁相连的弧线,不画瞳仁的细长的眼,小小的嘴,淡淡的浅笑,修长的脖颈,妩媚的身体曲线,以及鲜艳而满密的繁花背景。其典型风格正如研究者郎绍君先生所归纳:“用典雅的色泽捕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美,并由姿情和气质传达出东方女性的温柔娴雅、清淡秀媚、如诗如梦。没有‘落花无言,人淡如菊’的感怀,却可以寻出‘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’老传统的影响。”东方传统艺术与西方古典艺术都追求平衡与和谐。一般来说,西方比较注重外在;东方较强调内在。无论是《静物》还是《花间仕女》都不难看出,林风眠把这两种艺术相兼容,即为他所主张的“中西融合”、“西为中用”,打破中国画固定的传统模式,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、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,为中国现代绘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风格典范,不愧为二十世纪实践中西文化融合具有革新开拓精神的先驱。
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
扫描二维码
手机浏览本页
回到
顶部

客服电话: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

©2005-2018 zhuoke.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-1